登录 | 注册
中华麦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麦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回复:麦氏族谱(1) 第 56 楼

佛山市.三水区..有8条村是姓麦的...不过祖宗都不是同一个....但天下麦氏一家亲...

作者:123.49.150.* (2008/4/26 23:07:05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麦氏族谱(1) 第 57 楼

我是鹤山址山昆阳龙山麦氏后人。我哪里没有排辈的。我叫麦汉源。天下麦姓一家亲、、、、13924901380

作者:121.12.198.* (2008/4/28 14:37:48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麦氏族谱(1) 第 58 楼

潮汕麦氏入潮考源
麦铁杖为中国麦氏一世祖,南雄为广东麦氏发祥地,宋末麦进成携眷南迁饶平创居,在汫洲蕃衍生息,部分移居潮汕及港台南洋等地。
战斗英雄麦贤得的名字,在潮汕地区几达家喻户晓。而饶平县汫洲镇是潮汕麦氏主要聚族而居之地。
据有关文献记载:在历史上麦氏为晚出的姓氏,自隋代麦铁杖始。
麦铁杖(556---612),名饶丰,铁杖乃其号,广东南雄百顺里人。据称:铁杖少时任侠尚义,每以渔猎为事,不治产业,晓勇有膂力,日行五百里,走及奔马。陈(国)时为盗,没(收)为官户,配执御伞,每夜至南徐州行劫,旦还执伞。陈亡归隋,屡立战功,曾任汝南太守,仕至右屯卫大将军。辽东之役(征伐高丽)负病请为前锋,遂战死,赠光禄大夫、宿国公,谥武烈。生子三,长孟才,授光禄大夫;次仲才、三季才俱拜正议大夫。
据麦氏族谱称:“铁杖仕隋,屡立战功,隋文帝问其欲任何职,”铁杖回答说:“我能日吃斗麦就足耳!”帝戏言:“赐你姓麦,并赐官仪同三司”。麦氏后代经以此作为麦姓之由来。但是,麦之前姓什么?一说姓何,但无据可考。
究竟麦氏的“麦”从哪里来?南宋进士,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陆九洲,于淳熙五年(1178),为江西《麦氏家谱》撰序说:“予观粤东始兴郡麦氏,相传麦本春秋时。梁四公——麴(麦戊)(黄专),乃殷汤之后也。历世绵远莫考其祥,自后有祖铁杖,受封宿国公,谥武烈,赐姓去戈为麦”。《奇姓通》:“梁四公(麦戊)(黄专),(麦戊)音麦”。《广韵》转作(麦戊)(黄专)(音湍赎)。根据上述推论:因(麦戊)与(麦戈),皆为古老生僻之子,其后人逐暂放弃使用,致失其姓,至铁杖时,已成显贵,既有名而应有姓,以(麦戈)去戈为麦,麦氏始出,当也在情理之中也。
麦铁杖成为中国麦氏共尊之一世祖,广东南雄成为麦氏之发祥地。至第12世有麦炽,字仁昌,因避五代之乱,徙居福建泉郡,麦氏又在福建开基繁衍,传至南宋,有麦进成,居福建莆田,淳佑七年(1247年)丁未科进士,官正奏 士郎左春坊内阁主簿。南宋末年,卸篆携眷南迁今饶平大埕上东村创居。因其子孙以渔猎为业,故传至裔孙麦枚基,旋于明成化间,复迁居于汫洲岛屿,自兹蕃衍生息,汫洲麦氏,今已达1.5万多人,还有部分外移饶平县境内仙洲、军埠、汕头埭头和陆丰碣石,以及港台南洋等地。
潮汕麦氏还有一支,据称来自阳江,创居澄海东蒲。有麦育,号充寰,明万历丙午(1606)科举人,崇祯间任湖北沔阳知州,有文学,习吏事,敏练著声,以直道忤时,辞官而归。
编者按:麦姓全国列第300之后,占0.01%以下,约13万人。
潮汕列第71位大姓,占潮汕人口0.17%,约23250人。其中汕头金平、龙湖、濠江区1000多人;潮阳棉城50多人;澄海区1800多人;潮州湘桥区400多人;饶平2万多人,聚居汫洲,分布黄冈、漳溪、钱东等镇。  
www.csfqw.com/html/82/200708011429054073.html

作者:58.60.66.* (2008/5/2 20:16:15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麦氏族谱(1) 第 59 楼

我住中山 是顺德麦家村后人 QQ:350569056 加下我啦

作者:125.92.131.* (2008/5/6 22:39:13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麦氏族谱(1) 第 60 楼

我是阳江麦氏子孙!阳江麦氏子孙多数出自阳江塘围

作者:125.91.253.* (2008/5/11 19:26:57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73 每页5条 当前12/35页 首页 上一翻页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下一翻页 尾页 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1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11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麦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2,080.1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麦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